位于泉州城西龙头山,20世纪50年代后期“大跃进”时被拆改作油厂、仓库,2002年动工复建。 曾氏的一大重要派系为“龙山衍派”,而“龙山曾氏大宗祠”是曾氏家族开拓南疆历史的发源地。宗祠面对群山,山势耸峙,旁临大江,碧波荡漾。祠之庭中有幞头(古代头巾)美石,宛如将军坐镇于此。祠之右有奇石笋峭如文笔;祠之左又有环石像砚池,林泉润泽,四时葱茏。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黄巢起义,一时烽火弥天,衣冠纷纷南下。 唐·光启年间(885~887年),曾参的第三十六世裔孙曾延世,官为唐·团练使、光州刺使、开闽侯、赠金吾上将军晋光禄大夫,奉旨率家族与其内弟王潮、王审知等攻入福建,转战福、汀、漳、泉诸州郡。于唐·光启二年(886年)定居晋江泉州城西的龙头山一带。 曾延世执行轻徭薄赋、扶农桑、重山海、护工商,整吏治、任贤才、兴儒业、振文化等一系列方略,使闽地得以安定,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繁荣时期,为福建的发展立下了功勋,遂成为曾氏龙山衍派一世祖。宋·端拱二年(989年),高中榜眼的曾会(八世祖)的故居建为“榜眼府”;其次子曾公亮拜相以后,仕官于河南,将此府改为曾氏家庙,即“曾氏大宗祠”,宋·元丰元年(1078年)闰正月十二日,宋·神宗皇帝为褒扬曾公亮卓越功勋而赐额“宣靖”,又称“宣靖祠”。现今“龙山”派曾姓的住宅大门上方,常见一石匾,上书“龙山衍派”、“三省传芳”、“鲁国传芳”以及“武城衍派”,以志不忘其祖。 曾氏世代繁衍,人才辈出,史志称曾氏世家登宰辅,有“一门三元”、“四宰相”、“九位元辅大臣”、“封赠十一公”等荣耀。 有宋一代,以曾会榜眼开先,曾从龙状元继美,所谓簪缨盈壁,玉笏满床,荣显门第,威望布于全国,有“曾半朝”的美誉。其中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科学家、学问家曾公亮以其治国安邦之才,名列一代名宰,膺获“两朝顾问,定策亚勋”之殊荣。元代之始,蒙古人入主中原,曾氏不屈,“宦不仕元”,隐姓埋名百年之久,此宗祠也被严重毁坏。至明朝曾氏复姓,二十五世祖、明进士、礼刑都谏曾仲魁才主持复建此宗祠。 又经清代屡次修建,恢复原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