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到端午前后陆河人有吃酿苦瓜的习惯,因为端午前后正是新鲜苦瓜上市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谁家又准备酿苦瓜吃了;听到酿苦瓜口水那个流啊...
酿苦瓜的传说
传很久以前,两个客家人是结拜的好兄弟,后来因为在点菜的时候出现了矛盾,一个要吃猪肉,一个要吃苦瓜,于是,聪明的饭店老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制作出了酿苦瓜。这深刻地表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深厚的客家饮食文化。
酿苦瓜的好处
酿菜是客家常见的烹饪方法,有酿豆腐、酿茄子、酿苦瓜等。据说客家人早期多居住在山高水冷的地区,气候潮湿多雾,所以饮食上养成宜温热,忌寒冷的特点。蒸好的酿苦瓜,咸鲜脆嫩,清淡爽口,汤纯肉鲜无杂味,浓浓的苦瓜香气四溢诱人,清爽鲜香。不但解毒清热明目,败火开胃有营养,而且由于是蒸菜,吃了还暖胃宜气哦。 苦瓜,别名锦荔枝、凉瓜等。他的果实有奇特的瘤皱、果肉含丰富的苦瓜酐,有独特苦味。果实幼绿,熟后呈金黄或橘红色,十分艳丽。苦瓜原产于亚热带地区,印度、日本和东南亚栽培历史悠久,欧洲多作观赏栽培。苦瓜的营养保健效果和药用价值很高,它含有多种维生素,维生素C的含量尤为突出,是黄瓜的14倍,番茄的7倍,还含有尼克酸、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钙、磷、铁等。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均可入药。用苦瓜浸制的保健酒,具有清热解毒、怡心明目、养血滋肝、润脾补肾之功效。
明代以前医书没有记载苦瓜,明代《救荒本草》、《本草纲目》始列入,疑为三宝太监下西洋时,从南洋群岛移植过来。清代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说:"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即是说瓜熟色赤,苦味减,寒性降低,滋养作用显出,与末熟时相对而言,以清为补之。其实吃苦瓜以色青末黄熟时才好吃,更取其清热消暑功效。苦瓜味苦,南方人多食为蔬。夏秋间都可吃到苦瓜,用作配茉佐膳,只觉可口,不觉其苦。中国粤人以苦瓜切片,晒干贮存,作药用,此即治暑天感冒之苦瓜乾也。苦瓜以味得名,苦字不好听,粤人又唤做凉瓜(粤人不叫凉瓜只叫苦瓜,后来有外地或叫外省人来广东后才叫凉瓜)。苦瓜形如瘤状突起,又称癞瓜;瓜面起皱纹,似荔枝,遂又称锦荔枝。 酿苦瓜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