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552|回复: 0

陆河县客家文化努力拓宽发展路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0 21: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广东惠州
“高质量发展”看街区之④“《陆河客家》是弘扬陆河客家文化的重要平台”、“希望陆河客研会通过‘陆河客家’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文化人积极投稿”……在陆河县客家文化研究会举办“《陆河客家》第6期出版座谈会”上,与会者如是说。这是该会开展活动的一个缩影。
陆河县客家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15年11月,现有会员100多人。自成立以来,该会遵循“挖掘、研究、传承、宣传、创新和对外交流”的办会宗旨,积极挖掘、调查和研究客家文化,协助政府部门做好传播、弘扬客家文化,以及接待外地团体、专家学者等工作,为传播和弘扬陆河客家文化作出了贡献。
微信群里客味浓宣传需要铺设交流的纽带。该会积极搭建平台,做好客家研究与宣传。组建“陆河客研会”微信群,吸引了来自陆河各地关心和了解客家文化的人士入群。目前,该微信群已有360多人。平时,群员经常在群里分享、讨论和研究客家民俗文化。有时碰到疑难问题,大家一起探讨,共同进步。例如,有人在群里询问:“陆河客家话‘姐婆’(即‘外婆’的意思)一词,本字是什么?”最后,大家经过深入讨论,认为应该写成“毑婆”才对。“在群里,有点赞,有批评,有争论,营造了浓厚的客家文化研究氛围!”该会的一名会员告诉记者。同时,通过开通“陆河客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陆河客家有关民俗、历史内容的文章和该会相关活动资讯,向社会公众传播陆河客家文化,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自2015年11月开通以来,总共发布约160篇原创推文,最高单篇点击率达7100多次。文化最有“感染力”。该协会自成立以来,每年编辑出版一期《陆河客家》会刊,迄今已经正式出版了6期。记者在最新一期《陆河客家》杂志看到:封面展示庄严肃穆的陆河激石溪革命先烈纪念园,在远处能看到高耸的白色墓碑,周边绿树成荫,使人肃然起敬。记者翻阅该杂志,看到有作者写陆河县镇村行政区域变迁、陆河老乡在海南、探究河田高景等内容,朴实的文字使人扩宽眼界。该会以赠阅的方式将会刊发放给陆河县政协委员及在北京、深圳、广州、香港、台湾以及马来西亚等地生活的陆河乡亲、专家学者,进一步提高陆河的知名度,弘扬了客家文化。此外,该会的成员积极“发光发热”弘扬客家文化。比如,该会的常务理事彭镜芝已收藏一大批清末至今的文史资料、陶瓷、银元等物件,尤其有关客家文化的物件蔚为大观,令人关注。其中,1960年河婆瓷厂制造的碗、两个被风化的银锭等在客家地域寻找的物件,非常具有研究价值。近年来,他在陆河县客研会的鼓励下,深入陆河河田、上护和揭西上砂、五云等地,收藏了有关客家文化的报纸、奖状、粮票等,展示出来后大家互相研究交流,弘扬客家文化。
e7f4ffeab1b42a1ff635d353562bef3d.jpg
2022年5月10日,陆河县客研会在参加“契约共建,服务社区”活动中为群众讲陆河民间故事。(图片由陆河客研会提供)
文化搭台话“乡愁”初衷不改,才能一路坚持。为什么要成立陆河客研会?该会会长罗新焕告诉记者,“陆河县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纯客家县’,不能没有一个专门研究客家文化的团体组织。成立陆河县客家文化研究会,能够更好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让热爱陆河客家文化人有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通过搜集、整理、讨论、研究等方式,积极保护、传承和弘扬陆河客家文化。同时,可以帮助陆河客家人加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助力陆河客家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文化传播要注重细节展示。该会坚持以形式多样的方式,传播客家文化。积极动员会员撰写有关客家文化的文章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获得好评。该会的罗新焕、罗素丽、彭涌波、叶爱群、吴子辉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很多客家文化内容的文章,发表在《汕尾日报》《东岸》等报刊,积极传播陆河客家文化。同时,成立客家文化研究基地。2016年1月16日,该会在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世外梅园”挂牌成立“陆河县客家文化研究会螺洞研究基地”;2019年11月23日,该会在陆河县南万镇南告民宿挂牌成立“陆河县客家文化研究会南告研究基地”,组织会员在里面召开研究会,研究客家建筑、美食、服装等客家文化,打造“文化地标”。此外,会员们还着力讲好客家故事。该会领导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收集、整理陆河客家文化,用客家话解说客家文化、讲述陆河民俗历史文化故事,多次在县电台播出,受到听众的普遍好评。2019年12月,罗新焕通过《陆河客家文化的“网络形象大使”》的网民故事进行展示,被省网信办评为“2019年南粤十大好网民”。该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客家文化。组织人员开展“客家文化之旅”活动,倡导会员了解陆河风土人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去年5月10日,该会与有关部门一起到河田镇新城社区开展“契约共建,服务社区”活动,组织会员向新城社区和南电小区党支部赠送《陆河客家》会刊,跟员工讲陆河民间故事、演唱陆河客家山歌,获得当地群众的点赞。
8d341f576fc1d7f5819ed78fa7493b02.jpg 2015年11月,陆河客研会在东坑镇组织会员开展“客家文化之旅”,现场参观飞燕村的榨蔗石碾。(图片由陆河客研会提供)
寻根圆了侨胞梦地方特色文化是一张耀眼的名片。该会自成立以来,多次和国内外同胞、文化团体交流客家文化,增进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例如,2015年12月11日,该会领导为前来陆河参加冬令营的马来西亚华裔学子授课,讲授客家历史和民俗知识,提高了文化认同感。该会经常受到各方委托,利用“陆河客家”微信公众号、“陆河客研会”微信群等平台,撰写、发布寻亲信息,帮助了很多华侨华人寻根问祖,并且多次获得成功。2018年1月16日,该会通过组织人员调查了解,成功帮助马来西亚华裔同胞罗某某找到陆河宗亲;2018年9月12日,该会积极组织人员和发动爱心人士“一路追踪”,成功帮助印尼华人朱氏寻找到祖籍地河口镇西湖村;2018年11月21日,该会通过公众号推送有关信息和派会员亲临现场调查,为台湾同胞罗某某寻找到祖籍地螺溪镇欧西村委珠岭下村。不少华侨华人表示,“感谢陆河县客家文化研究会的无私帮助,‘寻根问祖’使自己有了归属感!”接下来,该会有什么工作计划?罗新焕告诉记者,“第一,我们将继续以收集、整理、挖掘、研究等方式弘扬客家文化。第二,通过组织‘客家文化之旅’、开展客家文化座谈会、编辑好《陆河客家》等活动,积极展现客家文化。”
记者手记
在乡村振兴中找到文化支点
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乡里人”对家乡文化是有特殊感情的!陆河县客研会的成员大力弘扬客家文化,例如彭镜芝不辞劳苦深入陆河河田、上护和揭西上砂、五云等地,收藏了有关客家文化的报纸、奖状、粮票等,展示出来后大家互相研究交流,十分有价值;组建“陆河客研会”微信群,倡导大家深入讨论客家文化,营造了浓厚的客家文化研究氛围;编辑《陆河客家》杂志,展示陆河县客家民居、非遗文化河田高景、客家菜酿豆腐等客家文化;利用“陆河客家”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寻亲信息,帮助了很多华侨华人寻根问祖获得成功。这些正是“留住乡愁”,乡村文化振兴的好举措!陆河是山区、是年轻的客家县,这里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十分值得研究与弘扬。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导致客家文化走不出去,后人要做的是传承与弘扬,寻找“消失”的文化,追踪历史深处的记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传承使命,“隔代”了,文化可能会淡化会模糊,再研究已经天差地别,也许为时已晚。陆河客家文化发源于一个个小山村,后来逐渐形成了“大文化”,譬如墩子寨围龙屋等客家特色建筑、客家油茶特色美食、非遗文化河田高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是有根的,“家乡人”研究和弘扬客家文化就是“寻根之旅”。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来源 | 汕尾日报


4d6a61f91692980550a3d97fd3dddecb.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陆河互动 ( 粤公网备案:44152302000007

GMT+8, 2025-2-2 16:33 , Processed in 0.25962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