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8602|回复: 6

穿上新衣服也有可能中毒,这个一定要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5 21: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广东汕尾
陈女士今年32岁,是公司的一名会计。上周日,陈女士相约和闺蜜一起逛街,看到一款连衣裙,试穿后觉得样式非常满意,当场就剪下了吊牌穿回家。然后就“悲剧”鸟。。。

21eeae783b21f80ea3ddac63306b8d79.jpg
网络图片
没想到才过了3天,陈女士身上皮肤大面积的红肿瘙痒,头晕目眩,不得不去医院就诊。

经过仔细检查后,医生结合化验结果分析,原来让陈女士皮肤大面积红肿的竟是这件新买的连衣裙,因为衣服上面有过量残留的化学物质——氯苯!
人体直接接触氯苯,对皮肤的刺激会引发皮脂腺口的角化,这种过度的角化会使上皮区域产生增生丘疹或者脓包。长期接触可能会引发皮脂流失而造成皮肤极度干燥,严重者可能引发湿疹。氯苯被人体吸入后,毒性会影响肺部,毒素在体内的积累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导致昏厥。


11535e14fa90430ef5f1b289a2690021.jpg
网络图片
因为新衣服没洗就直接穿而引发皮肤病的人还不少!

网购羽绒裤不洗就穿 男孩双腿长满疙瘩
去年一月份,武汉青山6岁的小男孩童童双腿突然冒出整片整片的红疙瘩,经诊断为丘疹性荨麻疹。而原因正是因为元旦时,妈妈在网上给他抢购的一条羽绒裤。没有清洗晾晒就直接穿上,哪知3天后童童就“中招”了。

新衣残留化学品导致“含毒”

据了解,有些服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并残留在产品中。
而氯化苯和甲醛这两种有毒物质原来多用在涂料、油漆中,如今为追求美观,常常被用在衣服原料处置上,有防皱、保持衣服颜色艳丽等作用,而氯化苯和甲醛对人体危害甚大。如果人体长期接触有毒衣服,会因为吸入氯化苯、甲醛过量,出现头晕的症状。
相关皮肤科的专家表示,新衣不洗就穿,如果这个人是过敏体质,衣服上的化学物质作为过敏原就容易引起皮肤过敏。不少衣服的面料都会采用甲醛来处理棉布易皱的问题,如果没有清洗或晾晒就穿,就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小孩皮肤薄,更容易过敏。但过敏源一般都是可溶性的,只要用水洗洗,就会消除。

46e266a82a515ce837b0c875a7533c10.jpg
网络图片

专家提醒
1、新买的服装,特别是婴幼儿服装,应该先清洗再穿。
2、不要购买有异味的纺织品,因为有发霉的味道、煤油的气味、鱼腥味、苯类气味等异味的服装,大多甲醛含量超标。  
3、贴身衣最好避免红色、黑色等色牢度容易不符规定的产品,如有掉色现象则不能贴身穿着。一般浅色服装比深色的更环保,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机会较少。   
4、买衣服时,最好选没有衬里的,因为粘衬需要用胶水。尽量不买免烫衣服。
5、如果你喜欢买外贸服装,一定更加小心,不要买回因为环保原因而被退货的产品。如果穿上新衣服后,出现皮肤瘙痒、情绪不安、饮食不佳等症状,要尽快到医院诊治。
6、网购服装更要小心!因为这些物品往往是囤积在大仓库里,常年没有接受日晒,易滋生螨虫和细菌,穿后很容易引发过敏反应。

来源 | 湖北经视综合大楚网、健康时报网、新浪微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辑 | 大方

发表于 2016-4-26 10: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南京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8 06: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日本
谢谢楼主,共同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8 22: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马来西亚
小白一个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9 19: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武汉大学
写的真的很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30 11: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印度尼西亚
看帖回帖是美德!: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30 19: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香港
我也是坐沙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陆河互动 ( 粤公网备案:44152302000007

GMT+8, 2025-2-2 21:55 , Processed in 0.19892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