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0286|回复: 0

【传统风俗】陆河欧田正月半“闹龙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1 18: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广东汕尾
                                                
       陆河县螺溪镇欧田圩(村)正月半(元宵节)“闹龙神”大型民俗活动由来已久,至今近200年。这种活动包括两大项目:围龙和牵龙。下面,笔者详细介绍一下“闹龙神”的具体做法。举行“闹龙神”活动首先要进行围龙。围龙之前要迎神。在“闹龙神”的当天早上,村民们成群结队去很远的神庙里,选几个青壮年把“齐天大神”、“王爷”等多位尊神的神像用花轿抬着回村(圩)里,其余的人在后面护送。这就是迎神。神迎回村里后,村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举彩旗,敲锣打鼓,还有金狮参拜助兴,抬着这些神像围着整个村子走一圈。神像每抬到一户人家,主人就会燃放鞭炮迎接。队伍里的理事成员会给每户分发几两“龙米”,主人十分恭敬地接收。据说,人们吃了龙米会合家平安,无灾无难,吉祥如意,财丁兴旺。围龙的队伍十分庞大、服装整齐,格外壮观,热闹非凡。围龙仪式结束后,就要举行牵龙。牵龙。牵龙,首先要制有“水油筒”(煤油筒)。在举行牵龙的仪式的当天或前一天,各家各户都砍来青竹自制或叫邻居代制“水油筒”。“水油筒”的做法是,把青竹锯下两节,两头空中间有一个“节木”,两头不相通,向上的那节稍长,是装水油(煤油)的地方。向下的那节竹孔装上一节小竹杆做炳,给人擎着。牵龙时,这个村子的人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会高高兴兴地一齐到村后的“笔架山”上牵龙。正月半那天接近傍晚时分,村民们吃过晚饭,顾不上休息,在水油筒里装满水油,顶端的洞口塞上碎布。这样,一可以防止水油溢出;二是把它做灯芯用,可以点火。然后,他们有的以家庭为单位,有的友人拼凑,三三五五,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成群结队,抬着“排子鼓”、挑着铜锣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兴高采烈地拾级而上,最后在约100米高的“笔架山”集中。稍事休息,村民们在山顶的一块平地上举行“祭龙神”活动。首先展开一幅100米长、一米多宽的红色“龙布”。一位“闹龙神”民俗活动的传承者动作十分敏捷地在龙布的前端用大米撒出一条白色的巨龙,并用毫子(硬币)插进龙身做鲮,安上眼睛,非常耀眼,十分逼真,酷似一条活的真龙,博得大家的齐声喝彩。人们纷纷拿出手机或相机拍照。村民们并在龙头前面摆放祭品,推选出一位结婚后未生男孩的男子点燃第一支香。上完香后,村民们站在龙的两旁,由那位传承者请神。请神者祈求龙神保佑全体村民今年身体平安、合家幸福、风调雨顺、财丁兴旺、吉祥如意、国泰民安。村民们跟着这位传承者双手作辑祭拜。整个场面热烈祥和。祭拜一结束,好几位年轻人就在山顶燃放烟花。艳丽光亮的烟花在空中盛放,打破长空的沉静。附近的石头塘、兆田、瑶前等村庄一看见这里放烟花,也一齐放起烟花,遥相呼应。接着一位长者用脸盆托着龙头,由两个大汉护着往村里走。后面几十位村民有序地双手顶着龙布跟着。这表示牵龙回家。其他村民马上点燃水油筒,擎着“龙神火”有秩序地跟着回村子。排子鼓班敲锣打鼓、吹着笛子(呐锁),“叮叮咚咚”、“滴滴答答”跟着牵龙的队伍前进。此时,烟花、爆竹声、锣鼓声和人声交织在一起在山中回荡,一片沸腾。站在山上向牵龙的队伍望去,一条近千米长的火龙弯弯曲曲蜿蜒向前移动,仿佛一条真龙在爬行,美丽极了。当牵龙的队伍回到村里时,村民们马上放起鞭炮。“龙”到每一户家门口,主人都会燃放鞭炮迎接,祈求龙神保佑。大家把自己的“龙神火”插在家门口。此时,一条街、一个村子都非常明亮,象征着新年整个村庄的事业像火一样红,兴旺发达。1950年代后期,欧田闹龙神活动被禁止,中断了20多年。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才恢复。恢复初期,取名为“闹年宵”,不久,才恢复原名“闹龙神”。欧田村“闹龙神”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规矩:嫁出去的女孩要和丈夫一起回娘家参加此项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陆河互动 ( 粤公网备案:44152302000007

GMT+8, 2025-2-13 09:33 , Processed in 0.1245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