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9256|回复: 1

【幽壹】明末清初的陆河籍岭南文化名人叶维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6 11: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广东惠州
【明末清初的陆河籍岭南文化名人叶维阳】

486ed5402acd5611c3ceb3b9bd1eba8d.jpg

在明末清初之际,惠州府曾涌现出一位闻名岭南的文化名人,他就是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螺溪镇人叶维阳。

史料显示:叶维阳(1612-1688),字必泰,号许山,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岁贡,曾任明朝广西桂林府同知和南明政权中书舍人等职,是明末礼科都谏(卒后追赠太常寺少卿)叶高标的长子。清朝乾隆十年版《陆丰县志》等史料均对其有记载,称其是陆丰吉康都人(现陆河县螺溪镇人)。

据了解,叶维阳是明末清初广东的文化名人之一,明末复社的成员,也是明末清初的惠州府著名诗人,他与当时的岭南名士屈大均、陈子升、陈恭尹等均有很深的交往。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合称“岭南三大家”,负盛名于一时。清朝康熙年间,屈大均曾多次作客惠州,与叶维阳等友人往来酬唱,遗下不少作品。

在清末至民国时的广东东莞人陈伯陶的著作《胜朝粤东遗民录》中,就有关于叶维阳的记载,还详细记述了他当时在惠州城西湖边上的著名私家园林“兼园”,录有一篇《兼园记》。不过,他是记载叶梦熊的儿子叶犹龙(又名叶维城)时附记的(叶梦熊为明代尚书,惠州人,其与叶维阳同宗),并称:“叶犹龙有兄,亦佚其名,遭乱亦筑园于惠阳,不复出。”还说屈大均赠诗给其:“江山战后日萧条,壮士闻笳惨不骄。兄弟登高犹九日,君臣失路已三朝。”虽然作者一开始说佚其名,但是后来他又来又加以考据,后面加了详细的按语,认为叶犹龙之兄就是叶维阳。




00b5c8f12567428790ead7f95cc9ac4d.jpg

85e38ae9a7a1d570c2e39162dab44edc.jpg

(《胜朝粤东遗民录》相关记载)



而在友人寄赠给叶维阳的诗中,则多喜欢称呼其号“许山”,偶尔也有用其字“必泰”。因此,在明末清初许多著名岭南诗人的诗集中都可以看到“叶许山”这个名字,指的就是叶维阳。如陈子升(明末广东三忠陈子壮的弟弟)的《中州草堂遗集》有诗《寄叶许山》,其中有:“示客书多秘,随僧礼半儒。”陈恭尹《独漉堂集》中亦有一首诗《寄叶许山》,其首二句是:“闻君高卧江城里,宅后园林载一峰”。

叶维阳之所以与这些广东文化名人交往,一是他有不凡的才华,能够跟得上他们的节奏,玩得到一起去;二是因为彼此有着相同的明朝遗民情结,共同的不仕清志向,所以有较多的共同语言。令今人感到非常遗憾的是,经过清朝初期的“文字狱”之后,叶维阳的著作绝大多数已不复存留,几乎被毁弃殆尽。

北京的明王朝灭亡之后,广东等地曾相继涌现出几个打着明朝旗号的小朝廷(弘光、隆武、永历,史称南明政权)。此外,还有台湾的郑氏势力。他们均在东南沿海与南下的清军抗衡,并在惠州等粤东、闽南一带与清军作拉锯式殊死争夺。这期间,不少惠州府士子毅然加入南明政权,进行抗清活动,叶维阳也是其中一个,其一度担任南明的中书舍人一职。后来,南明政权彻底灭亡之后,这些人便纷纷归隐乡园,誓不仕清。此时,叶维阳便与身在惠州府城的叶维城、今释、屈大均、陈恭尹等一大批岭南遗士在一起,寄情于乡野,唱和于文字,形成一个阵容颇为强盛的文人群体。而叶维阳在惠州府城兴建的兼园,就是这些明朝遗士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是当时惠州乃至广东的著名私家名园。

明朝末年,为躲避贼寇之乱,叶维阳与祖父叶珠及几个弟弟一起遵从父命(叶高标),从海丰县(陆河当时是海丰的一部分)迁往惠州府城南山建兼园隐居。当时包括海陆丰地区属惠州府管辖,所以叶维阳一家从海丰迁往惠州府城也仍是在本府之内流动,并不算背井离乡。

据史料记载,叶维阳迁居惠州府城后,十分热心乡梓的公益事业,为清朝初期惠州府城的战后重建做了大量工作。例如,明末清初(清朝顺治三年春)之际,曾有十余万匪寇围攻惠州城,是叶维阳捐出巨额家财,招募壮士,出奇谋,守城拒寇,坚守四个月,终于击退匪寇。《归善县志•前事记》对此有记载。接下来,叶维阳又倡议并负责重修毁于战火的西湖北堤,以及填平飞鹅岭的战壕,且均主动捐出钱财。《惠州府志》载有康熙八年《修西湖北堤碑记》:“叶君维阳捐资过半。叶君视公事如己事,固抱德而隐者也。”

迁居惠州府城后,叶维阳也非常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当时,叶维阳曾为惠州西湖名景之一的“横槎小隐”写过一首诗:“横槎一望白云间,曲曲清流曲曲山,纵目长塘悬怪石,快心半径泻澄湾。鹤田拂翠苗初熟,渔艇高歌钓自闲,千顷浮光从此发,扁舟引胜不知还。”




f679d8d27384e5875cfd2475446c6c3d.jpg

d9d21b01c723d8c4f964f8a752c6c0c4.jpg

(《胜朝粤东遗民录》相关记载)



有意思的是,叶维阳还曾专门写过一篇《水晶鱼说》,非常详尽地描述了这种透明小鱼:“水族晶鱼,韵外韵,味外味,乃与菱芡蒲藕平等视之,非载比之憾事欤?菱芡蒲藕,产不一处;而晶鱼擢秀,为循所独。堪敌南之嘉,松之鲈……”据查,水晶鱼,又称白饭鱼,或称银鱼,是惠州西湖的盛产水族。

此外,叶维阳还十分热衷文化事业,曾于清朝顺治七年(1650)资助出版《陈岩野先生集》。陈岩野即陈邦彦,是明末抗清殉难的著名“广东三忠”之一。叶维阳出资刊行他的遗著,表露了其非常鲜明的政治态度。明末清初,惠州翻刻《苏文忠公寓惠录》一书成风,目前可考者多达10次,其最后一次为清朝顺治五年刻本,叶维阳为之作序。此书一函六册,现在藏于北京首都图书馆。

综上所述,叶维阳是明末清初之际,一位具有爱国情操的陆河籍乡贤,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岭南历史文化名人。

幽壹
2014119于广州

附注:

陈伯陶,(1854-1930),号象华,又号九龙真逸,东莞人,清代学者,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武英殿协修,又任国史馆协修、总纂。其著述甚丰,有《孝经说》、《胜朝粤东遗民录》、《宋东莞遗民录》、《明季东莞五忠传》、《袁督师遗稿》等,尤以《胜朝粤东遗民录》和《东莞县志》最有价值。


欢迎关注“幽壹”的微信公号:youciyishuo ,也可搜索“幽此壹说”。新浪微博:@幽壹






发表于 2015-5-27 22: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深圳
叶高标后裔今何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陆河互动 ( 粤公网备案:44152302000007

GMT+8, 2025-2-3 01:10 , Processed in 0.28579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