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0872|回复: 0

国庆重阳泰山登顶-同自家人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9 11: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山东威海


10月1号晚到达泰安,2号重阳一早登顶,下午下山,晚上脚疼的要命,不过很值得!  :):handshake

泰山部分典故:
开山到龙门,此段地势相比还算平缓,游人可以紧着脚步走,故称为紧18.
龙门到升仙坊,这一段就陡峭了不少,加上游人体力消耗,走的就 慢了些,所以称为慢18盘.
升仙坊到南天门,地势更加陡峭,游人往往走走停停,虽然看着离目标已经很近了,可是脚步却更加沉重,想快也快不来,慢也慢不了,只好不紧不慢的坚持到终点,所以叫做不紧不慢又18.
提起十八盘,泰安人和到过泰山的人大多数都知道,是泰山中路上最陡峭险峻的一段盘道。位于两峰夹峙间的十八盘和连在盘道顶处的南天门形成了一个人们十分熟悉的泰山景观。
  关于十八盘,泰安人常用一句话形容它:“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还十八”。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讲攀登这段路十分艰难:人们一个劲地攀爬,就是一个劲地到不了顶。
  许多人走到这里,总乐意数一数盘数与台阶数,可数来数去总也数不清。这段盘道称作十八盘,并是一个确数。只是极言其多,道路艰难而已。其实,弄清确切的盘数与台阶数,并不重要。而了解一下三个十八盘的划分和每段的名称来历倒也十分有趣。当地老人们多数认为:泰山十八盘是这样划分的:从开山到龙门坊,盘道较缓,称之为慢十八盘;龙门坊至升仙坊,盘道较陡,称之为不紧不慢十八盘;从升仙坊至南天门,盘道坡度最大,陡峭险峻,在飞龙岩、凤岭两峰夹峙中犹如天梯垂挂,叫做紧十八盘。约定俗成,泰安人就这样界定了泰山三个十八盘和它们的名字。
  开山是十八盘的起点。开山的名字起自清代,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为了缩短盘道的距离,在此劈山凿道,故名“开山”。其实最初也叫做“云门”,寓意走进这里,就踏进了云中。进开山北望,满目青翠,两侧山崖碧绿、万松挺立,黛青色的盘道遥指山巅,顿显泰山的险雄深厚。
  在绿色中走完了“慢十八盘”。穿过双柱单门的龙门坊,再一步一步走上去,只见两侧的峰岭开始愈来愈险陡,头上的天空也愈来愈狭窄,脚步也感觉沉重起来。多次的气喘吁吁之后,才到“升仙坊”。此时,已经是一襟汗水,全身疲惫。再看前面,两侧山崖上壁立的峭岩仿佛要倾倒过来,石阶一级连着一级,直垂而下,真如“上天梯”,这就是“紧十八”。这是泰山上最陡峭难行的一段路程,也是令登山者最难忘的一段路程。泰山的“险、雄”在这里显现无遗;陡直的盘道用它的险峻烘托出泰山的雄伟高大,而两侧峰岭石上的题刻则阐释着千余年来这段登山路程给人精神的启迪。
  公元56年的2月,马第伯以从官的身份,参加了汉光武帝刘秀封禅泰山的大典。他登山至此,看到“天门窔辽如从穴中视天,直上七里”,登山需要“两从者相挟,前人相牵,后人觅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渤开始行走时;还能够“行十余步一休,稍疲,咽唇火焦”,而后变作“五六步一休”,到了最后,竟蹀蹀据顿,地不避湿暗,前有燥地,目视而两脚不随”。这段行程,使他饱尝了艰辛后喟然叹曰:真“所谓磨胸舁石扪天之难也”马第伯走过这里时还是“环道”,并不是今天严格意义上的盘道,可以说他是叙述这条登山道的第一人。其实,说到这里,我们似乎有一种灵感:“盘”应当是从“攀”演义过来的。十八盘,每一盘都是靠艰辛的攀登才上来的!“十八盘”的名字,在文献上,始见于元中统五年(1264)杜仁杰所作的《天门铭》:“一窍开,达底处,十八盘,盘千步”。二百多年之后,明代诗人祁承火業来到了这里,看到这条垂挂的天梯,他豪情大发,慨然赋诗:“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1981年,胡耀邦同志从陡峭险峻的十八盘登上子泰山,这段盘道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了泰山十八盘,并号召共产党人,要以”攀登十八盘,登上玉皇顶”的不断进取精神,去争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更大胜利。讲话激起了名人效应。1982年的五一节,来泰山攀登十八盘的人超过了十万,这是泰山十八盘有史以来第一次迎来如此众多的攀登者。从此以后,每年的旅游旺季,十八盘上总是人如织,行如潮。
  站在“升仙坊”前,抬头仰望,坐落于双峰尽处的南天门,似乎就在咫尺上空,感觉举手可触。但在实际攀爬中,却又感觉到遥遥不可及,令人总想驻足不前。而盘道两侧的刻石“首出万山”、“开诛荡,何险危,仰不愧,履不夷”、“努力登高”,又在鼓励你继续攀登。当你迈上最后一级石阶,站在南天门前,山峰不再夹峙,天空不再狭窄,一片豁然明朗,广袤无边。远处徂徕如砺,汶水似带。那种“凭崖望八极”、“万里清风来”,胸怀天地的浩然之气顿时溢满全身。
  攀登十八盘的路程是艰苦而漫长的。古人说过“从善如登”。是的,只有在攀登中,才能够体验这种超越进取的民族向上精神。
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00余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中!明代有人叹道:“拔地三千丈,冲宵十八盘。
  十八盘在对松山北。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为清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所辟。十八盘自此而始。开山北为龙门,旧有龙门坊,后毁。西岩有清道光年间魏祥摹刻狂草“龙门”大字。坊址东为大龙峪,雨季众水归峡,飞泉若泻。
  前为新盘口。明万历年间,参政吕坤跨涧建渡天桥,并顺龙峪上源修新盘道,直达碧霞祠南神门,登岱顶者上下甚为方便。桥与盘道均毁于清乾隆年间。
  新盘口北两山陡立,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有一线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门,下有升仙坊,由十八盘相连。南天门恰处于谷口,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环境的典范,是泰山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仰视天门,盘路陡绝,似云梯倒挂。石壁谷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谷”、“天门云梯”、“如登天际”诸刻。
  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计1630余阶。“紧十八”西崖有巨岩悬空,侧影似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迎客佛。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升高400米。
南天门又名三天门。南天门位于十八盘尽头,是登山盘道顶端,座落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山口上。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是登泰山顶的门户。创建于元至元元年(1264年),明清多次重修,建国后又翻修两次。现在建筑保持了清代的风格。门为城楼式建筑,联书:“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上覆摩空阁,内置3尊明万历年间女神铜像。
门内有小院,正殿为三灵侯殿,宋真宗东封泰山时建,祀周谏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后改为关帝庙。今置东岳大帝铜像。
  正殿前为东、西配殿,1984年重建,内供明万历年间女神铜像。正殿后是新辟观景台,石栏半围,开阔宽敞,可瞻岱阴诸景。
  天街南天门东北有石坊,明人题额“升中”,清末废。1986年重建,今人武中奇题额“天街”。坊前北侧有回銮阁,1989年建,为泰安市第三招待所。东侧为泰山管委会南天门管理区、公安派出所驻地及招待所等。
  南天门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拱形门洞,条石垒砌,券石起拱,顶铺条石,四周冰盘式出檐,东西总长9.65米,南北进深6.26米,高4.7米。拱形门洞宽3.7米,高 3.25米,上镶石匾额“南天门”贴金。两侧镶石刻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上层建摩空阁,面阔3间8.43米,进深5.2米,通高5.3米,二柱五檩五架梁,重梁起架,黄琉璃瓦卷棚重檐歇山顶。下层檐即在墙壁上部,南向正间开拱形门,两次间各开一窗。门上石匾额“摩空阁”,白地贴金红墙衬托,与黄琉璃瓦顶相辉映,更显巍峨壮观。
  南天门下西侧有石棚,内壁镶南天门创建碑,元代杜仁杰撰文、严忠范书写。从碑文内容看,元代以前南天门并无室宇,系元代道士张志纯为之筹备,历经数年营建而成。
  南天门北面建有关帝庙3间,面阔11.7米,进深9.6米,通高7.4米,四柱五架梁七檩前后廊式,重梁起架,五脊硬山顶。圆形石柱,覆盆式柱础,檐檩、阑额等饰墨线小点金彩绘。前廊内有关帝像赞碑,像阴线刻。南天门和关帝庙中间两侧,原有东西配殿各3间,建国前毁,1984年利用原墙基重建。
玉皇顶是“东岳”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玉皇庙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配殿等,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
玉皇顶位于碧霞祠北,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玉皇庙位于玉皇顶上,古称太清宫、玉皇观。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金带”。 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誉。供奉的就是乃天地万物的主帝。玉皇大帝,掌管三界之主神。
玉皇顶位于碧霞祠北,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玉皇庙位于玉皇顶上,古称太清宫、玉皇观。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金带”。
自入南天门,游人漫步在平坦的天街上,已消除了一些攀登十八盘时的疲劳。从天街到玉后顶虽又要登百余石阶,已是“大巫见小巫”了。
玉皇顶旧称“太平顶”,也叫做“玉皇顶”,这里是泰山绝顶,是历帝王登高封禅的地方。玉皇庙建于泰山的极顶,为泰山地势最高的建造物,由山门、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东西禅房组成。主殿供奉玉皇大帝铜像,庙院中央有块极顶石,极顶石上有通石碑,上刻着“泰山极顶”和“1545米”两行字(实际高度1532.7米,国家测绘局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布的数据)。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誉。
四周围以石栏,是泰山的最高点,石上有南阳王均于1921年题写的“极顶”二字。西北侧有“古登封台”碑,古代帝王登山祭天,就在此处设置祭坛。玉皇顶傲视群雄,亭立峰巅,极目四望,确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2.jpg.jpg
4.jpg.jpg
5.jpg.jpg
7.jpg.jpg
8.jpg.jpg
9.jpg.jpg

向老爷子致敬

向老爷子致敬
12.jpg
14.jpg
15.jpg
16.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_副本.jpg
25.jpg
26.jpg
28.jpg
32.jpg
33.jpg
36.jpg
39.jpg
41.jpg
42.jpg
43.jpg
46.jpg
47.jpg
50.jpg
51.jpg
53.jpg
54.jpg
56.jpg
57.jpg
58.jpg
IMG_0952.jpg
IMG_095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陆河互动 ( 粤公网备案:44152302000007

GMT+8, 2025-2-2 16:56 , Processed in 0.1652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