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范和村地处珠三角与潮汕平原的连接点上,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福佬文化等在此交融演变,和谐共荣;自清道光十七年天主教士自香港渡海至范和传教,华洋信仰亦彼此相安;因毗邻香港,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又受到港澳文化影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辅相生。妈祖崇拜是向来以渔盐及海运商贸为主业的范和村民传统核心信仰之一,村中现有妈前烈圣宫、溪坝凤凰池妈宫、市场边妈宫(又称众神妈庙)、大路街妈庙四大妈祖庙,其中以凤凰池妈宫历史最为久远。其庙最初建于新厝,周围都是海滩。相传有一年山洪汹涌,冲毁了庙宇,妈祖神像漂进了大海,一直飘到巽寮湾的凤凰池,卡在岸边的石缝里。当地人发现后欲取出神像未能成功,便在原地烧香叩拜妈祖并建起庙宇,不少人慕名前来参拜。一天,范和村人也前来祈福,发现大殿内供奉的竟是范和村当年被洪水冲走的妈祖神像,于是要求把妈祖神像请回范和村,几经争执,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各自供奉半年,每年农历五月初二把妈祖神像从惠东巽寮湾接回范和村过端午节,又在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日把“妈祖”送到巽寮,让妈祖回巽寮过冬至和春节,两地供奉一尊妈祖神像,和睦如一家。这一传统已经延续近300年,而其发展至今别具特色的接送妈祖仪轨则更可以看作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当地正准备进一步发掘整理当地相关的民间节庆习俗,丰富旅游的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古村落的新发展。
民俗-农历五月初二,惠东县范和村民把从巽寮围迎的妈祖神像安放在范和过凤凰池妈宫。
民俗-农历五月初二,惠东县范和村民乘船至巽寮围天后宫,以红(虹)带为路接引妈祖神像返回范和欢度端午佳节。
民俗-农历五月初二,惠东县范和村民携带香烛酒水包点鲜果等供品乘船至巽寮围迎接妈祖神像返回范和过端午节。
民俗-农历五月初二,惠东县范和村由传统龙舟和摩托飞艇组成编队,从巽寮围迎接妈祖神像返回
民俗-农历五月初二,惠东县范和村由传统龙舟和摩托飞艇组成编队,从巽寮围迎接妈祖神像返回范和欢度端午佳节。
民俗-农历五月初二,惠东县范和村由传统龙舟和摩托飞艇组成编队,前往巽寮围迎接妈祖神像返回范和过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