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4441|回复: 7

陆丰1949--1988陆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0 23: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广东惠州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15日,陆丰各界人民在陆城及县内各地举行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10月23日,丘哲、丘礼等组织的“保皇党”在新田乡激溪壁村发动暴动,当天为新田等地民兵歼灭,匪首丘哲在陆城被处决。
冬,县、区、乡、村均设人民政府。
1950年
2月23日,丘哲、丘礼等组织的“保皇党”在新田乡激石溪犁壁村发动暴动,当天为新田等地民兵歼灭,匪首丘哲在陆城被处决。
1951年
3月18日,“三一八”烈士纪念碑在河田镇北郊落成、碑高8.6米。
10月,实行小乡制,把第一区分为2个区,称新一区(驻东海镇)、第二区(驻潭西)。全县划分为9个区,原56个乡划分为201个小乡(镇)。
1952年
1月6日,新田镇屯寨村动工修建乌石科小二型水库,当年7月建成。水库集雨面积1平方公里,蓄水1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10亩,为陆丰建国后修建功立业的第一宗蓄水工程。
2月,全县9个区划分为军潭、潭西、博美、陂沟、南塘、碣石、湖东、两城、大安、河口、河田、水唇、下洞、乌坎等14个区及东海、甲子2个区级镇,下辖201年乡(镇)。
6月15日,暴雨成灾。螺河港阳段等河堤溃决,最长决口达300米,县城及沿河20多个乡受浸。
9月,调整合并中小学,全县原407所小学调整合并为195所,中学合并为4所,即陆丰县第一中学(龙山中学)、县第二中学(今河田中学)、县第三中学(1957年改称为甲子中学,1958年始办高中)、县第四中学(吉云中学与龙云中学合并而成,后改称五云中学)。
11月15日,县召开土改干部扩大会议 ,总结中部和东南地区土改第二阶段工作,部署转向土改复查。西北地区45个乡全面开展土改第二阶段工作。
1953年
1月,陆丰改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署治先后设湖州、汕头)管辖。
6月,发大洪水,全县受灾户数达26930户、105875人,房屋倒塌51951间,损坏453间。农田受灾面积7.36万亩,损失稻谷2690吨。
是年,全县统一度量衡,把过去用升、斗计量米谷改为用市秤交易,长度统一使用市尺。
是年,全县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陆丰总人口503745人。
1954年
8月上旬,第二批10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诞生,即炎龙、溪墘、陂沟、新西、竹湖、博联、营下、内湖、黄塘、下洞农业社。
9月14日,陆丰开始对棉布纱等生活消费品实行统购统销,凭证定量供应。
12月15日,全县各墟镇非农业人口开始实行凭证购粮。同时宣布粮食自由市场。
1955年
3月1日,全县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旧币。新币的币值1元等于旧币1万元。发行面额为10元、5元、3元、2元、1元和5角、2角、1角等8种。
7月23日,水灾。受灾面积达3.97万亩,冲坏水利设施1000多宗。倒塌1642倒塌间,伤亡42人。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粮票和广东省通用粮票开始在陆丰流通。
1956年
2月,陆丰县基本完成对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38个,生产小组18个,社、组员共4152人(其中组员156人),占全县手工业总人数的84.8%;组成公私合营店18间,合作商店128间,合作小组250个。
同月,陆丰县改属惠阳专员公署(署治设惠州)管辖。
3月,在炎龙、欧厝、潭东、下葫、正大、黄塘等乡的初级社基础上,试办了6个高级农业生产生产合作社。
5月中旬,连续发生3次洪水,全县28.8万亩农作物受浸。省人委派工作组前来慰问,协助灾区恢复生产。
9月1日,博美、碣石、河口、水唇等4所中学创办开学,1965年水唇中学改称水东中学,1969年碣石中学始办高中。
冬,部分小乡并大乡。全县撤并成潭西、博美、南塘、碣石、湖东、两城、大安、河口、河田、下洞等10个共;炎龙、两城、河东等3个大乡;东海、甲子、碣石等3个直属镇。
是年,中小学推行苏联式的教学方式,实行“劳卫制锻炼”五级(甲、乙、丙、丁、戊)记分法。
1957年
2月11日至12日,严重冻害。陆丰西北温度下降至-2℃。河田冻死耕牛34头,河口冻死耕牛25头。
冬,撤区并乡,实行大乡制。全县设29个大乡和东海、甲子、碣石、3个镇。1958年增划湖东大乡为直属镇。
1958年
6月中旬,陆丰至河婆公路动工修建。1959年冬建成通车。
8月,三溪水水库工程兴建,至1963年3月主库建成。正常蓄水位55.5米,相应库容量1630立方米,设施浇灌2.2万亩。
9月,南塘中学、螺溪中学建成开课。
10月1日,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撤消原设28个大乡和4个镇,成立16个人民公社,辖263个大队,大队下辖生产队。
11月1日,陆城至河田公路建成通成。
12月,陆丰县改属汕头专员公署管辖。陆河属汕头公署陆丰县地。
1959年
3月,增设甲东、碣北、螺溪、南万、八万、乌坎等6个人民公社,全县调整为22个公社,263个生产大队。
9月13日,至翌年3月13日,连续183天大旱。全县旱面积达38.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2%。
是年,博美至八万、河田、至黄塘,甲子至惠来览公路相继建成通车。
1960年
4月1日至5日,陆丰县23名代表(其中个人代表19人,集体代表4人)出席广东省第一次民兵代表会议。会上选出河口公社西湖大队老赤卫队员朱武招、水东公社南进大队民兵营副营长范水合、湖东公社渔业一队民兵陈妈庇等3人为全国首届民兵代表大会代表。
6月10日,受台风影响,全县降大暴雨。螺河蕉坑水位达1011米,流量3370立方米每秒(螺河20年一遇设计流量3220立方米每秒)。牛围、莲塘、火烧寮、英施等4处堤坣溃决,东海镇迎仙桥面上深1.4米。大安水位13.47米,全公社受浸。龙潭水库水位涨至71.13米高程,距坝顶仅0.8米。省委书记李坚真乘飞机到陆丰上空视察灾情,并派飞机空投抢险、救灾物资。此次水灾,造成5714间房屋倒塌,57人死亡。
是年,叶清源(教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劳模大会。
1961年
4月21日,连续3天降雨496毫米,全县受灾面积11.3万亩,稻谷减产6.57万担。
5月24日,增设新田、旱田、东崎、河西、等4个公社,全县调整为26个公社。
9月10日至12日,连续3天降雨541毫米,螺河焦坑水们9.9米,流量2600立方米每秒。螺河下游崩堤3处,长50米。全县有320个村庄、11万人口受灾,房屋倒塌3550间,农田受灾面积12万亩,损失稻谷17万担。
是年,陆丰开始使用购油票,凭票供应食油。
1963年
2月1日至6月9日,大旱。129天共降雨52.3毫米(县气象站测量)。4月30日,螺河流量仅0.15立方米每秒,几乎断流。全县受旱面积达45万亩。
1964年
7月1日,全县第二次人口普查开始,普查结果:全县671965人(男367734人、女304231人,性别比120.87)。
12月5日,撤消东崎、旱田、新田、等3个公社,分别并入潭西、大安、河口公社,全县划分为20个公社。
1965年
7月6日至10日,省供销社汕头专区办事处、陆丰县供销社、县林业局和螺溪公社党委联合组织工作组,参螺溪公社毛竹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确实在螺溪建立毛竹基地。至1976年,螺溪万亩毛竹基地建成,实发展毛竹2.3万亩,每年可提供毛竹10万多支。
10月,陆丰第一个水轮泵站—新田河锅底潭水轮泵站建成,解决联安大队460亩丘陵旱坡地浇灌。
是年,陆丰县被省列为菠萝高产稳产示范区,示范区以陂洋、八万、河口、河田、水东为主。
是年,大面积推广水稻矮化品种珍珠矮、广场矮等,种植面积占71%,当年水稻亩产首次突破150公斤。
1967年
10月1日,河田镇“贫下中农司令部”和“河一、三司令部”两派群众组织发生武斗,“河一、三司”派被打死5人。
1970年
9月14日至16日,受台风影响,全县普降大暴雨。螺河上游3天降雨507毫米。
1971年
11月17日,河口公社北二大队朱俊彩3人到新田公社吉溪大队咸菜场山上烧炭,因放火燃烧大批干树枝而引起火灾,烧毁森林7000多亩。朱俊彩被扣留。
12月,陆(丰)河(田)公路河口木桥改建为3孔石拱桥。
1972年
1月11日,县革委会组织炎龙、八万、潭西、河口、新田、河田、螺溪、南万、水东等10公社1000多名民工和干部,参加揭西县大北山水电工程建设。
是年,河口公社郑玉珊(女)在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中获乒乓球女子单打第二名、女子双打第二名;南塘公社陈伍妹(男)在全国少年田径区赛(柳州赛区)中获少年手榴弹第二名。
1973年
5月2日,县委授予1973年1月10日在下耀水库工地上殉职的复员军人、螺溪公社党委委员、正大大队民兵营长应“模范复员军人”称号。
1974年
3月3日,增设东坑、上护、西南3个公社,全县27个公社(镇)。
10月,南告水库工厂动工兴建。同期兴建容量4.5万千瓦(装机3台)的南告水电厂。1981年10月15日,电厂第一台机组启动发电,电力并入省电网。1985年12月20日,水库和电厂全面竣工验收。
冬,河田公社内洞大桥动工兴建,采用民办助办法,经一年多施工,建长200米5孔桥梁。
1976年
冬,水东、东坑、新田、八万等公社大搞人工改河造田,结果多数工程被洪水冲垮。
1978年
8月,陆丰县锅厂被评省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1979年
9月,教育系统开始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调整中、小学布局。至1981年,完全中学从原来的38所调整为7所(即龙山、甲子、揭石、河田、水东、博美、华侨农场中学);原小学附设初中班149所调整为10所;小学调整为422所。
9月23日至25日,受第7913号强台风影响,全县普降大暴雨。螺河大安堤溃决多处,共长3.3公里,大安墟等街道水深2米左右。乌坎港及鳌江内涝成灾。全县194个村庄、1.3万户、5.66万人受浸,房屋倒塌2642间,造成17人死亡、33人重伤。农作物受浸35.4万亩,其中水稻受浸24.1万亩。
1981年
4月,樟河水电站建成投入运行,装机4台,容量1000千瓦。
下半年,全县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合同制。
是年,河田镇沙坑侨光小学由河田旅港同胞彭应弼、彭应通、彭鹤汀、彭汉楼捐资20万元兴建,为建国后陆丰县第一所由港澳同胞捐建的学校。
1982年
2月,县自筹资金,自行设计、架设,从九京岭电站至陆城49.7公里长的35千伏线路,经2年施工,投入使用。
7月1日,全县开始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县有1052509人,其中男561780人,女490729人。
12月,南告水电厂至上护110千伏线路(15公里)架设工程竣工供电。同时,南告水电厂用35千伏电压,通过九京岭至陆城线路供电海、陆丰。
1983年
4月8日,水唇、东坑、上护、八万、大安、西南等遭受特大雷雨袭击。是日23时至翌晨6时降雨200毫米以上。造成山洪暴发,房屋倒塌3422间,6人死亡,26人重伤。
9月1日,陆丰县由汕头地区划归惠阳地区管辖。
同月,实行政社分开。公社、大队两级基层机构改为区、乡政权。以原人民公社管辖范围为基础,全县划为23个区和4个区级镇;区辖属424个大队调整为203个乡(含4个乡级镇)。建立乡(镇)人民政府,镇辖属的大队(居民区)改为82个管理区。同时按自然村或原生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1984年
9月27日,县委统战部批准水东区4所天主教活动场所开放。
9月,县重点小学和镇中心小学一年级开始执行教育部1981年公布的《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其余小学仍执行教育部1981年公布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1985年以后,全县小学全部恢复六年制。
秋,博美、潭西、河口、水唇4所中学开办职业高中班。
1985年
2月,县政府于河口区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
3月21日,全县取消生猪派购政策,实行议购议销。城镇居民猪肉供应按国家牌价与市场差价折款补贴。
8月,狂犬病波及全县。县城立犬类管理领导小组,组织防注、捕杀狂犬。
1986年
4月24日,河田等地降冰雹,比黄豆大些。
4月,毛里求斯国天主教神夫彭国辉(祖籍陆丰水东人)前来陆丰参观访问。
5月27日,水东区黄塘乡港胞罗俊辉捐款20多万港元兴建的端平学校举行落成典礼。
12月13日至14日,陆丰县天主教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河田天主教堂召开,参会代表53人。会议通过了《陆丰县天主教爱国会章程》和会议《决议》,选举产生由17人组成的陆丰县天主教爱国会第一届委员会。
12月底,开始撤区建乡(镇),设置村(居)民委员会,至1987年4月全面完成。全县23个区和4个区级镇改为20个镇和7个乡。设置了村(居)民委员会398个,(其中村民委员会355个,居民委员会43个),属群众性自治组织。同时,炎龙区更名为城东镇,水东区更名为水唇镇。
1987年
5月20日至22日,陆丰县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21日降雨量达915.5毫米(八万双派雨量站),山洪暴发,巷口水库水位上涨至60.35米,距坝顶仅2米多,驻揭阳的人民解放军6个连奉命星夜赶至巷口,帮助抗洪抢险。这次水灾,全县31个乡、镇、场受灾人口达13444户、752101人,倒塌民房3412户、5405间、1178户、6567人无家可归。因灾死亡30人,受伤59人,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
7月29日至31日,螺溪镇、八万乡降特大暴雨。31日8时至22时,螺溪镇降雨670毫米。由于暴雨集中,南告水库水位很快超过防限水位1.92米,下泄流量最大达1900立方米每秒,致使螺河水位急剧上涨,河田镇沿河部分村受淹浸,螺溪镇正大村委会模兰坝村50户人家、276间房屋被移为平地,死1人,伤312人。
                                                                1988年
1988年1月7日 国务院批准成立陆河县。以原陆丰县的河田、河口、新田、上护、螺溪、水唇、南万、东坑8个乡镇及国营吉溪林场的行政区域为陆河县的行政区域,面积1005平方公里,人口19.7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河田镇。
1988年2月10日  中共汕尾市委决定成立陆河县建县筹备组。组长:叶添;副组长:彭金惠、朱昌河;成员:范特仿、叶文溪。
1988年2月21日 省政府批准陆河县的河田、河口、新田、水唇、上护、螺溪6镇为沿海经济开放重点工业卫星镇。
1988年3月24日  汕尾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中共陆河县委和陆河县人民政府,并任命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县委常委:叶添、彭耀东、彭金惠、朱昌河、彭石沛、罗永活、叶文溪;县委书记:叶添;副书记:彭耀东、彭金惠、朱昌河;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彭耀东;负责人:叶鼎珍、范特仿、彭秀增、张亮。
1988年3月29日 中共陆河县委、陆河县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并在河田戏院召开成立大会。
1988年3月 陆河县县人大筹备组成立。组长:朱昌河;副组长:彭加降。
1988年6月25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增列入陆河县为山区县,享受山区县各项优惠政策。
1988年7月15日  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郭荣昌到陆河县视察。
1988年7月19日 第五号强台风袭击陆河县。下午5时半至翌日上午8时50分,持续风力9至10级,阵风11级,降雨量249毫米。全县的广播、邮电、供电中断,公路交通受阻,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被毁。
1988年9月12日至13日 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谢非在汕尾市委书记陈远睦的陪同下视察陆河县。
1988年9月 政协陆河县委员会筹备小组成立。组长:叶汉民。
1988年11月12日  汕尾市人民政府批准陆河县城建设总体规划。
1988年11月17日至22日  政协陆河县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召开,64名政协委员出席大会。大会选举叶汉民为主席,彭宜车、彭初均为副主席。
1988年11月18日至22日 陆河县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代表165名。会议依法选举朱昌河为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彭加降、叶步浪、朱水林为副主任;选举彭耀东为县人民政府县长,叶鼎珍、彭秀增、张亮为副县长;选举范娘津为县人民法院院长,朱蔚梓为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举产生出席汕尾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3名。
1988年11月24日  陆河县委、县政府举行县城奠基仪式6万多名干部群众、中小学校师生参加了文艺体育大游行活动。
1988年 陆河县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贫困县。


发表于 2013-4-11 08: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东莞
1988年7月19日 第五号强台风袭击陆河县。下午5时半至翌日上午8时50分,持续风力9至10级,阵风11级,降雨量249毫米。全县的广播、邮电、供电中断,公路交通受阻,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被毁。
这个我还记得,可以看见房子的瓦片和砖头飞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9: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
1985年8月,狂犬病波及全县。县城立犬类管理领导小组,组织防注、捕杀狂犬。印象中1980年前吧,我家有条狗会把山上的鹁鸪叼回来,那年被打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10: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浙江温州
历史值得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23: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湖南长沙
改革者最牛,这应该是陆丰县志吧!1988年以后的陆河县志可不可以发来看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7 18: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湖南长沙
1988年 陆河县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贫困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4 12: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Invalid
打酱油的人拉,回复下赚取积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9 14: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 Invalid
希望支持,支持陆河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陆河互动 ( 粤公网备案:44152302000007

GMT+8, 2025-2-2 19:02 , Processed in 0.26782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