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余仕辉 于 2012-2-13 11:48 编辑
茂名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暂扣涉嫌侵权的教辅书籍
?
经鉴定, 《优化探究》系列教辅涉嫌侵权
?
高州市第一中学,学生的桌上堆满了琳琅满目的教辅
今天,是中小学生开学的日子,各学校都在忙着“发新书”。在被图书业内人士称为“金饭碗”的教材教辅发行领域,一场维权与侵权的斗争也分外胶着。
几天前,广东省新华书店接到举报称, 茂名高州市第一中学使用的部分教辅书籍存在侵权行为。2月9日晚,羊城晚报记者随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下属广东华南图书有限公司和广东教育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一道,前往茂名一探究竟。
偏远地区成“山寨”重灾区
据华南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小军介绍, 目前在广东省内中小学使用最普遍的教材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根据国家规定,为配合这两个版本的教材编辑的教辅书籍,必须得到出版社授权,否则就是侵权行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广东仅授权两家单位出版其配套教辅, 而粤教版的教辅只有广东教育出版社是合法出版方,并未授权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对于这两类正规教辅, 广东省新华发行集团是唯一的合法发行商。可是,现在市面上却有很多自称“配人教版”、“配粤教版”的教辅,均出自一些未获授权的出版社。很多书商更是擅自经营这些违规教辅。
广东有中小学生1500 多万人, 高职、技校学生300 多万人,教师100 多万人,粗略估计省内教辅市场需求每年超过25 亿元。广东省新华发行集团调查发现,省内教辅市场十分混乱,除上述对“人教版”、“粤教版”教材的侵权行为,打着“海淀”旗号的教辅多达170 余种,打着“黄冈”旗号的教辅资料达300 多种,打着“广东名校”旗号的也有100 多种,绝大部分是盗版。此外,还存在一位“主编”同时挂名教辅材多达一两百种的怪现状, 明显超过了个人编写能力的极限。同时,编写方式更是五花八门,出版社、民营书商、教育部门都在随意介入。这些书大同小异,应试趋向明显,而且粗制滥造、错漏百出。
“尤其是韶关、茂名、湛江、梅州这些欠发达地区,可以说是非法教辅的重灾区。”何小军说,“不少出版商、书商通过高回扣、超低折、搞‘一号多版’、甚至盗印正版书的形式来炮制、推销侵权教辅。剪刀加糨糊,快速高产,不用付稿酬、版税,成本超低,就算卖两折都能赚70%-80%! ”在何小军的维权经历中, 有的侵权书商公然进课堂叫卖,十分猖獗。 抽查9本教辅书全都涉侵权
10日一早, 记者一行来到茂名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新华发行集团和广东教育出版社相关负责人简单说明情况并出具相关书面证明。确认情况后,在该大队大队长刘嵘带领下, 记者一行前往高州一中核实举报内容。
结果不出所料, 尽管校方一再强调严令禁止非法教辅流入学校, 但记者和执法人员还是在课堂里发现了大批侵权教辅。记者细算了一下, 根据抽查的样本, 一名学生使用的9 本教辅书中, 就有6 本涉嫌侵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权, 其余3 本涉嫌侵犯广东教育出版社版权。翻开书页, 明显感觉纸张和印刷质量都很粗劣, “一看就是盗版书。” 何小军告诉记者。随即, 执法人员决定在每个年级抽出一个班接受检查。
记者走进该校高二(21) 班教室,大约四五十人的教室里,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堆着厚达一尺多的教材和资料。一本《金牌学案》随意撂在一堆书顶端,显眼处标着“人教版” 三个字, 根据举报, 就是这本书涉嫌侵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权。在该班还发现另一本标着“GDJY” (即“广东教育” 四字缩写)标识的教辅书却署名陕西一家出版社的名称, “我们并未授权给其他任何一家出版社。” 随行的广东教育出版社营销部经理伍顺庭肯定地说。
有同学透露, 每人每学期大概要花280 多元买教辅, 不买的同学只有几人。而在高州一中, 一个年级有20多个班, 平均每班约有60 多名学生。
执法人员随即把检查重点放在茂名客运站附近各大物流点。11 日上午,执法人员接到电话举报: “发现有‘货’, 正在卸车。” 记者跟随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后看到, 几十包教辅书堆放在一家物流企业门口和室内。执法人员将每一种都抽出样本, 伍顺庭和何小军也逐一仔细翻看, 并立即核实是否曾授权给这些出版社。最后, 执法人员认定《优化探究》丛书等出版物34 件、近4000 册涉嫌侵权, 当场 查扣, 拟立案处理。
1 个小时后, 涉嫌侵权的书商周某来到现场。一进仓库他便大声说:“我是合法书商, 公司的书都是有正规渠道的。”
伍顺庭翻阅周某的订单发现,《优化探究》系列涉嫌侵犯了广东教育出版社的版权, “高中物理、语文,我们没有授权任何出版社出教辅, 这些教辅是怎么编出来的?” 周某不断辩解, 很不甘心: “这里每家物流几乎都有这种书, 为什么就查我?”
杜绝“回扣”或能根治盗版
高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在接受采访时直言: “怎么判断哪些教辅是合法的? 我自己都有很多疑惑。”
何小军告诉记者, 新华发行集团此前已给每个学校一个参考性的合法书目, 而校方则认为这是发行商方面出具的参考, 他们需要发行商联合教育部门出具一个具有执行力的参考书单。校方表示, 学校曾在教师大会上专门指出, 要求每个班主任对学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宣传。记者进入班级采访却发现, 对于“教辅与教材的出版社必须一致或有授权配合的关系” 这一规定, 同学们都表示“不了解”、“不知道”、“没人讲过”。
在茂名一家被查扣教辅书籍的物流点, 笑得很腼腆的老板娘怎么也不相信这些书“有问题” , 她一再解释:“这些都是正版” , 但却拿不出证据。“学生觉得只要摆在书架上卖的就是正版的, 合法的。” 学校负责人也这样说。
记者从行业内获悉, 针对教辅市场的混乱现状, 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正在拟定《关于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的管理办法》草案, 以期规范教辅材料的发行。“如果能将教辅像教材一样管起来, 由国家统一规定书目, 统一征订、发行, 不法书商就很难钻空子了。” 伍顺庭提出建议。
“重奖举报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我们愿意投入这个成本。” 何小军说, 针对偏远地区学生反映新华书店较远买书不方便、价格较高等情况, “当地新华书店可以送货上门, 并协商折扣,这些我们都愿意做。”
“其实, 只要教育部门下决心, 把学校管严了, 学生都从正规渠道买书,我们就算能钻空子也已经没市场了。”
一位民营书商坦言。何小军等也认为,非法教辅泛滥的“重灾区” 普遍存在经济欠发达、教师待遇较低等情况,“最好是教育行政部门能多关注偏远、贫困地区, 增加投入, 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 堵住‘回扣’漏洞, 让老师们也能更科学地为学生选择正版教辅。”
严格执行收费公示
严禁强行推销教辅
教育部日前就开学工作部署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坚决杜绝“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 的违规行为, 严格治理违规乱办班、有偿补课、“占坑班”等行为,切实规范幼儿园收费工作。
通知要求要严格规范教辅教材编写、评议推荐、无偿代购等行为,严禁向学生强行推销教辅材料; 加强对重大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开学前对学校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排查,组织开展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抓好学生食堂工作,设立价格平抑基金,保证提供一定数量的低价菜和免费汤; 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 坚决杜绝食品安全事故; 及时足额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资金。
通知还强调要抓紧启动“一对一”帮扶等有效措施, 做好困难学生就业工作。据悉,教育部将派出工作组赴全国各地开展调研, 督促检查春季开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