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在新起点上解决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抓手,对于陆河而言,无疑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奋起直追,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县?陆河拿出“头雁领航、制度护航、绿美启航”的“关键三招”。
螺溪镇欧西村村民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头雁领航 锻造基层干部“生力军”
自“百千万工程”启动以来,陆河县委第一时间牵头成立“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发挥县委专班组织作用,以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作风形成紧密关联,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3个工作组,实施“+N”机制,坚持“严”字当头、明确分工、挂图作战,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陆河充分发挥镇党委头雁效应,组织部门围绕班子磨合度、干部适应度、人岗相适度等到乡镇就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常态化调研,结合日常了解和各项考核结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充实乡镇班子,有效促进了县、镇干部良性流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以上护镇为例,该镇现有班子平均年龄从换届时的42.1岁下降到36.8岁,35岁及以下干部有8人,占比66.7%。 村委会后备力量也是不能忽视的新生力量,陆河各镇以“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口碑良好”为基本准则,防止干部“带病提拔”,选派后备干部到村跟班学习,作为村“两委”干部后备力量培养,同时深化发展党员“1314”工作法,在优秀后备力量中高质量发展党员,为“百千万工程”培养党性修养高、肯吃苦、能打胜仗的青年力量。 制度护航 用“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引领基层治理促“百千万工程”见实效?陆河将制度建设作为治理之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百千万工程”的发展优势,持续深化“123”“336”工作法,进一步推动村民小组党组织管理从有形覆盖进阶有效覆盖,全覆盖落实村民小组长向镇党委书记报告制度,加强党组织对村民小组的领导管理。为提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成效,陆河完善设立党员中心户2229个,推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34260户,解决基层问题380余个。 用“小积分”撬动“大治理”成为陆河群众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螺溪镇欧西村通过支部领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每月开展环境卫生、参加志愿服务、好人好事、参与调解矛盾等评比活动,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评选“榜样户”“达标户”“进步户”,定期在“红黑榜”上张榜。新田镇新村村在全县率先依托“村级事务管理”平台,运用“粤治美”小程序,将数字化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将乡风文明、生态建设、平安建设等纳入积分规则中,调动群众以“主人翁”精神参与村级事务,发挥乡村治理的最大能量,目前共发动全村2072人关注和使用“粤治美”,有35户家庭参与积分,总共累计积分179分,促进基层更绿、更美、更和谐。“积分制”管理这一基层治理新模式有效激发了村民自治能力,也为大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营造了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陆河充分发挥“两新”党组织作用,挖掘服务群众的新兴力量,通过“空间功能叠加、阵地资源共享”的方式,分别在河田社区东片区党群服务站打造“骑士加油站”、在电子商务物流中心打造“快递小哥加油站”,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各类暖心服务,聘用10余名外卖旗手为兼职网格员,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门清、人熟、覆盖广”的特点优势,化身基层治理的流动“哨兵”、移动“探头”,协助社区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绿美启航 今年已实现“人均种一棵树” 今年,陆河抢抓春季植树有利时机,已累计种植树木逾25万棵,按全县常住人口24.9万人计算,实现了“人均种一棵树”。 清明节期间,陆河各基层党组织号召万名党员干部群众守山头,以“树苗”换“火苗”的创意举措引导群众亲身参与绿美建设中,提高绿化覆盖率,为青山增植苗木超20万株,连续两年实现清明节期间“零山火”。行走在陆河的青山绿水间,随处可见干部群众携手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的火热场面。陆河县直机关各单位党组织大力开展“绿美陆河 县直机关党员在行动”义务植树活动,依托“结对共建”“双报到双服务”等机制到挂驻村开展植树活动。 绿色经济也是助推绿美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陆河县清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开发“果树种植+山地养鸡+种猪繁养+沼气利用+山塘养鱼”综合循环利用的高效山地种养模式,促进一田多用与优势叠加,实现经济收益大幅提高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目前,该种养基地总资产已突破800万元,年产值2000多万元。 河口营下滨水公园、上护洋岭梯田、水唇螺洞“世外梅园”、南万“两山”民宿……一大批景观效果好、生态效果优、休闲功能强的陆河农旅精品,成为越来越多人休闲游玩的选择。按照发展“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工作部署,陆河已建成青梅、油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效实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百千万工程”添砖加瓦,为绿美陆河建设积蓄不竭动力。 【南方+记者】陈欣欣 【通讯员】陆河组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