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护镇洋岭村聚焦党建引领、聚焦民生福祉、聚焦农旅融合三个聚焦,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擘画乡村振兴美丽蓝图。
一、聚焦党建引领,筑牢发展基础 洋岭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纵深推进基层基础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战斗力、保障力。一是完善基本制度,严肃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做到党支部每月至少组织1次集体学习,每季度讲1次党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现场会精神;扎实开展“一月一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党性意识。二是完善基本组织,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细落实“123”工作法,将村组账和印章两个“关键因素”牢牢掌握在党组织手中,强化对村民小组的领导;选优配强班子,2022年5月,吸收一名大专学历的致富带头人为党支部副书记,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三是完善基本活动,走实群众路线。认真落实党员评星定级活动和党员中心户联系群众“336”工作法,设立党员中心户15户,“两委”班子、驻村干部、党员深入推进“一亲三心”“民情夜访”活动,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四是完善基本保障,加强阵地建设。把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筑牢基层基础、密切党群联系的龙头工程,新建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完善一厅五室,全面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
二、聚焦民生福祉,保障群众利益 洋岭村致力于推动各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为乡村发展增添新动力、开创新局面。一是加大保障力度,响应群众需求。细致开展返贫监测摸排工作,纳入返贫监测“三类人员”2户5人;打造长者食堂,打通爱老助老最后一公里;为重点人群、行动不便的村民接种疫苗提供专车接送服务,获得了群众一致好评。如在高山寨地质灾害点搬迁过程中,组织党员干部入户做好政策宣传,最终取得群众的支持,成功将高山寨地质灾害隐患点25户群众避险搬迁,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提升公共服务,共享美好生活。利用文化体育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地点,每季度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为群众提供了看书、跳舞、下棋健身的好场地。三是强化基础建设,助力乡村建设。加快土地流转,全力推进南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积极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街道亮化工作,完成全村沥青路铺设约5公里,新建2个公厕、1个卫生站,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提升。四是坚持移风易俗,涵养文明新风。通过建立健全一约四会,积极开展“最美共产党员”“星级文明户”和“道德红黑榜”等评比活动,营造了良好的道德风尚氛围。
三、聚焦农旅融合,引领群众致富 洋岭村以“网红梯田”为发展基点,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大力推进农村土地资源良性流转600亩,在落实“米袋子”工程的同时开发出靓丽的梯田美景。一是产业先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洋岭党支部通过“土地入股+公司经营+家门口就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本村100余户农民加入水稻种植,并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100多个,实现人均年收入达到13650元,比过去增加3000多元。随着梯田旅游业的发展,今年的观光期单日游客量最高达2万多人。在梯田进入最佳观赏期,设置展销摊位24个,带动了村民营收40多万,有效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此外,与深圳市金雄集团深度合作,依托大米产业、自然风光、农耕文化、生态民宿等载体,规划打造洋岭网红梯田生态文旅项目,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10万元。二是打造品牌,形成产业良性循环。党支部通过引领合作社将洋岭梯田收割后的大米,由县龙头企业“龙飞米业”进行加工包装,打造出洋岭的“一村一品”洋岭大米品牌,推动了产业融合发展。借助良好口碑和品牌溢价,洋岭大米能够以12元一斤的价格迅速销售一空,获得可观收益,提升了农户耕种的积极性,有力推动撂荒地复耕。三是以旅强农,吸引村民回乡创业。随着洋岭梯田的发展,吸引了一批青年和乡贤回乡创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洋岭落户,引进的火龙果、牛大力、黄帝柑等农产品的名气也逐渐提升,销路逐步拓宽,给回乡创业的人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