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罗兆安 文:罗新焕 陆河人说的“八月半”,指的就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和“仲秋节”(下同),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它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流行于汉族和几个少数民族地区。在陆河,由于它处于农历八月的中间,人们习惯称为“八月半”或“月半”。陆河人自古以来就有过“八月半”的习惯,它是陆河民间的第三大节日,仅次于春节和端午节。 到了“八月半”那天,陆河民间一般都放假,各家各户都到市上买菜,买饼和水果等物品,杀鸡宰鸭等在晚餐吃。外出的人大多数都回家过月半。这象征着家庭像月亮一样团圆。 吃完晚饭后,各家各户都要煮擂茶和用月饼、芝麻、花生及水果等拜公太(祖先)。以前,各地还有在门坪里拜“桌神”的习惯。“拜桌神”其中的主要做法就是把一只碗放在地上,把“八仙桌”倒过来桌面的中间放在碗上。由四个人各扶一条桌脚不停地旋转,越走越快。一会儿,大家就放手,桌在惯性的作用下还不停地旋转。人们认为这是“桌神”起作用,便异口同声地喝彩。这为节日增添了不少乐趣。 拜神后人们就聚在一起吃月饼、大柑和其他水果,谈笑风生。小孩子们手里拿着用线拴着的用米糕粉做成的雄鸡等玩具一边吃,一边玩耍,高兴极了。 为什么要吃饼?据传说这与“杀番起义”有关。在古代的某一年,陆河人的祖先也和其他汉人一样,受外族(陆河人称之为“番”)的残酷统治。大家决定起来反抗。组织者在“八月半”那天给各家各户发月饼,饼内藏有晚上某时举行起义的字条。结果起义成功。后来,人们为纪念这次起义,便每年“八月半”都买月饼吃。 这天晚上,陆河人有赏月的习俗。据说,因为在一年中,这时月球和地球距离最近,所以这时的月亮最大和最亮。再加上这时晚上比较凉爽,天高云淡。因此,这时是赏月的最佳时节。很多人一直坚持到下半夜,等待看“月华”。“月华”是在月亮表面盖上的像彩虹一样的七色彩云,非常美丽。观后令人心旷神怡。这种天文现象在天气好的时候才能出现。 八月半前后,陆河人还有走亲访友,互送月饼、大柑或其它水果的风俗。 过八月半对促进家庭成员团结和建立社会和谐,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爱国主义情操能起到极其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