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上寨隶属于陆河县河田镇布金村。 埔上寨整个村子建在平整的田中心,螺河支流从村旁边缓缓流过。
依山傍水的埔上寨三面为农田,每到禾苗绿色了的时候,远远望去,整个寨子仿佛是一个岛国,形成独特的水上人家,环境优美。
傅永明 摄
历史埔上寨开基始祖为碧岩公,他的孩子大任、大岳兄弟数人,从福建漳州府平和县大溪镇霞村,长途跋涉,越山渡水,不辞劳苦,狩猎为生。于明朝万历五年(一五七七年)来到埔山寨定居开业。
百年建筑万全围 万全围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典型围屋,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万全围呈东西走向长方形围屋,有三间六巷,每街房屋28间,每巷房屋8间,共有100多间,占地面积16亩左右。建有东、西、南、北门,传说开东门不吉利,所以只开西、南、北门,以北门为主门。主门有两层牌楼,牌楼上方写有“萬全圍”三个繁体漆金大字。
万全围原住有陈、高、张、葛四姓族人,曾经出过秀才陈海青等人。后来高、张、葛三姓族人陆续迁出万全围,现住居民只有陈姓,万全围内有四个祠堂,万全围是村民的活动交流中心。
万全围北门楼上安放着随来关帝君香火,于二〇〇九年重修,每年正月十五前后村里都要举行“食灯酒”的民间习俗。活动当天,村里异常热闹。
传统民俗,食丁酒。
点击后面蓝色字,了解: 【陆河习俗】埔上寨做丁酒
祠堂修建祖祠记
木有本,水有源,念本溯源,尊祖敬宗是后裔之道。祠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敬宗睦祖书礼传家,重亲情、讲孝道的场所,完成祖业是后裔之责。我们埔上寨下阁明寨堂是三世祖若虚公之祠。
始建于什么年代,族谱没有记载,但在重建时发现垫门石的铜钱,按照铜钱推算,是清朝嘉庆年代约(一七九六年——一八二一年),距今有近两百余年,祠堂是土砖木瓦结构,虽经多次修整,仍为破陋,有颓垣坍塌之危。本祠派下裔孙目睹此况。为颂祖宗功德,感先祖恩典,表后代贤达,树陈氏声威,添家族光彩。
于公元二〇一二年仲春,众裔孙会议决定,成立修建祖祠理事会,确定修建祖祠方案、祠堂分金(丙山兼午十五度)天井大门位置按原状不变,全部拆除重新建造。原分与各房以裔孙祠堂上下厅左右并廊子,祠堂右片新建厨房、卫生间、门坪扩大全部用地。
原是私人旧屋地已经买断,归属本祠后裔永久管理使用。于是众裔孙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各尽所能,筹集资金壹佰伍拾多万元,修建工程顺利进行,且依时工竣。祖祠墙垣美固,龛堂壮丽,门光户彩,势愈庄严,爰涓(二〇一三年癸巳岁五月初六寅时)吉日奉祖龙龛陞座,隆形祀典。从此春露秋霜,俎豆千秋,宗支蕃衍。灵爽凭依。
万全围里面有一个古老的祠堂,据陈关先先生说,此祠堂为矢仔公祠,如今,这个祠堂只剩下一个门楼。
传统手艺,狮子班 据村民说,埔上寨历来都有狮班,狮班的号为“聚和班”,是先祖和太以前来到铺上寨后,经常受到其他姓氏村民的欺负,后来到外地学艺,同时也把狮班的手艺也带回了村中。埔上寨的狮子不叫“醒狮”,叫做“牛斗狮”主要的区别是狮子的嘴巴里的上下各有两个,共有四个尖利的牙齿。
埔上寨村民陈石锦和他自己做的“牛斗狮”。
热情好客的村民
陈关先先生(73岁)
美丽的民居
寨中交通方便,户户相通
村中绿树成荫。转自:掌中陆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