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1648|回复: 0

客家文化研究之旅——螺溪行( 叶爱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6 21: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广东汕尾
                                                
客家文化研究之旅——螺溪行( 叶爱琼)

9bd25be35508cddcc2eedd4c342a3b8c.jpg
   11月21日上午九点,陆河县客家文化研究会举行"客家文化研究之旅第一站——螺溪行"活动。此次活动是客研会成立后的第一次活动,理事会部分成员、监事、会刊编辑、会员代表等共20多人参加。
49981c4a6e91f146d60ced063ac51f1c.jpg
    一路上,田园风光将我们的眼眸深深吸引,既熟悉又久违的乡村美景,渲染着我们的情绪。二十分钟左右,我们来到螺溪镇欧东村委,村委干部们热情接待。在螺溪镇文化站叶站长与村委干部的陪同下,我们先参观罗公度先生创办的私人学校“戆寮学校”。罗公度先生生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明国三十三年(1944年)逝世。他在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院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秀才。考取秀才后,罗公度先生并没有追求功名,而是以家乡教育事业为重,回到村里,将家里的房子腾出来办私塾。这所私人学校,成为当时全县有名的学校,培养出不少有名气的学子。罗公度先生是海陆丰民间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文化名人。在这所私人学校的大厅里,摆放着公度先生的画像。画像中的他,手持拂尘,身穿道袍,神色淡定,仙风道骨。大厅墙壁上留有公度先生的墨迹。时隔多年,这所房子里依然飘散着浓郁的文学气息。
  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居然还有人住在这里。最难得的是住在这里的,是罗公度先生的孙媳妇,老人家今年91岁了,身体非常硬朗,满头银发,气色很不错。记忆力特佳,谈及公度先生办私塾教学生的事,记忆犹新。她的儿媳妇告诉我,老人不愿去新楼房里住,是因为她十八岁嫁过来,一直跟随着丈夫、爷爷在这座房子里,有着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开,家人也就不勉强了。不难想象,当年这所私人学校里,演绎着许多感人的故事。  离开罗公度先生私人学校,我们路过旁边的一个大婶家,由于来的时候一文友提的东西有点重,于是寄放在大婶家,要走了,我们打算进去拿东西。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大婶一家早就准备好了擂茶,米程来招待我们这些素未相识的客人,乡下人家的淳朴,就像是碗中的擂茶,香醇,甘美,让人久久回味。  携带着擂茶的香味,我们便来到罗公度先生的故居。据公度先生后裔介绍,故居占地约2000平方米,是一座“上五下五兼两横屋”的粤东地区典型的客家古民居,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古屋大门口有一道用石条筑的坚固围墙,右上方有一个精致的门楼。门楣上“长庚楼”三个大字刚劲有力,是公度先生所书。室内多处遗留下公度先生的墨迹。据说,文革时期,曾用粉笔把全部字给涂掉,后来又恢复了。最可惜的是,当时罗公度先生留下的许多佳作,都在”破四旧”时被烧毁了。现留下的珍贵作品,听说一部分是陆丰官方的史料中有记载。还有就是公度先生的后代以及学生们在改革开放后,凭记忆记载下来了。并出版了一些小册子纪念他。 走出公度先生的故居,那所老房子牵引着我的目光,看着掩映在绿树之间的那排房子,不禁感叹:那个年代,这个小山村里,有着这么一位让人敬佩,让人留恋的传奇人物。如今,人不在,山脚下的房子还在,能有多少人记住了先生?能有多少人传颂感人的故事?又有多少人能效仿先生的义举,淡泊名利,无欲无求,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一生?  离开了罗公度先生故居,我们来到有名的福灵寺。福灵寺建在欧东村委竹戍子自然村的一座山上。来到山脚,刚下车,从山上飘来一阵小雨。这雨来得有点突然,让我来不及打伞,便沾湿了我的长发、裙摆。久违的雨,正合我意。抬头往上望,雨中,隐隐约约出现寺庙的身影,不时传来梵音阵阵。寺前,一小瀑布飞流而下,水花四溅。我们踏阶而上,似乎踩上了云端,轻飘飘的,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山雨,给寺庙裹上了一层浓浓的诗意。半山腰上的迎客松,在风雨中迎接我们的到来,悬挂在树上的那盏红灯笼,给山谷增添了几分妩媚。来到长生桥,文友说,大家一起走过长生桥,从此后健康长寿。于是,我打开一把花折伞,轻轻踏上桥,不知是下雨的缘故,还是天色阴暗的原因,站在桥中间,我有点恍惚,不想迈步。闭上眼,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遇见了自己的前生,前生跟今生相遇在长生桥。梦醒了,继续前行,来到一个圆形拱门,像极了一面镜子。文友说这里拍照好看,于是,一袭红裙的我,走进”镜子”中,于是,文友用镜头将这个画面定格。再往上走就是福灵寺供香火的地方,寺内香火旺盛。风儿拂过,烟雾缭绕,香味弥漫。站在最高处往下望,整个山谷充满了灵气,看来,”福灵寺”这个名字可谓是顾名思义。行走在青山绿水间,我们乐此不疲。离开时,有太多的不舍。
4e94a3442ec15590931eaa7fd9628132.jpg
 在罗新焕老师的《闲话陆河》里认识了香车,但一直没机会亲睹她的芳容。今天,机会终于来了。当我们来到山路边,停好车,便听到“咕咚咕咚”的水声。原来,香车一定要选择在水源充沛,水流具有落差的地方才能更好地运作。据《闲话陆河》里记载,上世纪80年代初,欧田共有100多辆香车,其中欧东村有80辆,因而,欧田被陆河人誉为“香车之乡”。可如今,只剩下一辆香车在运作。我们循着水声来到香车前,给我的印象就是古老。大木轮借助水流的冲击,日夜不停地转动。旁边有个低矮的碓间,里面有个”碓陷”,把一些木片放在那里,任凭碓杆日夜不停地敲打,直到成了粉末为止。那些粉末叫做“香粉”,作用可大了。可以用来制作蚊香,还可以用来制作拜神用的”香”等。在中国,信佛教拜神佛的人很多,所以香的销量很不错。不过,随着科技的发达,大部分制香粉的商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已用机器代替香车粉碎木片了。所以,欧东村的这辆香车,听说在广东地区,是唯一一辆还在运作的香车。看着眼前年迈的香车,心里不禁感叹:这辆香车,就像一位垂暮的老人,声声粗重的喘息,令人担心。不知道她还能坚持工作多久?但愿主人能把她保护好。  参观完香车,我们一行来到正大村五星宗祠。宗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祠堂共有24条柱子,72坑瓦,两廊6条,下厅4条木柱子,内外2条石柱。门槛是木做的,比普通门槛高,漆上了红色。祠堂在建筑上融合粤东民居、寺庙与宫殿式等建筑风格,布局有序,美观典雅,颇具特色。祠堂的主人是明朝崇祯年间担任朝廷要职的叶高标,崇祯十三年(1640)年,叶高标被崇祯帝授予总理天下粮饷的权力。叶高标为官廉洁,勤政爱民,明王朝赏识他,并赐匾勉励。祠堂内有一个正方形天井,没有出水口,也没有涵道,可是很奇怪,每当下暴雨时,外面洪水凶猛,而天井内积水不会上溢。祠堂大门正对着雄伟壮观的火山嶂,门口地板上铺着许多小石子,咋一看好像是花纹。据当地人介绍,这是一个八岁的小孩布下的“八卦图”。仔细观察,发现正中间一块青黑色的小石头跟火山峰的峰顶刚好正相对。这不得不让人惊叹,这个孩童也太神奇了!也许是因为这里是风水宝地,所以才会人才辈出。这座建筑风格独特、具有传奇色彩的祠堂,在2011年被列入为“汕尾市文物保护单位”,已向游人开放,她以特有的韵味,吸引着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这里也成为了陆河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从五星宗祠出来,我们来到三奶娘庙。三奶娘神庙地处螺溪镇新良村三栋楼,庙里主祀陈、林、李奶娘。约在公元1350--1370年由福建古田临水分灵香火奉入,始修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82年),至1988年,2002年有小修整。2009年初重修,扩大规模,增奉神位,营造成旅游景点。主要祭祀活动为三年一次的“奶娘屯兵”,届时盛况空前,吸引着不少外地游客前来观赏。整座神庙雕龙画栋,华丽高贵,颇具民族特色。关于三奶娘行善积德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最让人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神庙里,一直传颂着送子佳话。不少人来到三奶娘庙里求子,听说特别灵。听当地人说,在距离神庙大概500米左右,有三棵树围在一起,颇像一家三口坐在一起谈笑。我跟一位文友一起,在村里人的指引下,找到了那三棵古树,果然像极了一家三口坐在一起。据说,很多来神庙求子的人们,拜了三奶娘,都会来拜拜这三棵树,然后都能如愿以偿。这三棵古树,与神庙同在,与日月同在,汲取着天地之精华,与"三奶娘"一起普度众生。  最后,我们参观了陆河县设施最好的镇级文化站一一螺溪文化站,享受到浓郁文化的熏陶。  午餐后,我们来到螺溪镇文化站二楼会议室稍作休息。也许是一路上揽尽了好景致,大家顾不得休息,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此次的收获。大家畅所欲言,踊跃发言。最后,由丘春颂馆长、罗新焕会长会为本次活动做了概括性的讲话。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我们对客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更是一次让人精神丰盈的文化沙龙。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经意间,到了话别的时候。回首间,我们的目光还在螺溪秀丽的山水间游走,我们的心已跟这里的人文山水紧紧相连。此次螺溪行,在我们依依惜别中圆满结束。                                                                                2015.11.23.
1585e8202c1e054c30be74aa4b786445.jpg

4d5d35999404cfced605e81fd3daa435.jpg

8f19ced499096f3b407b1f1dd2cac587.jpg
                                          图:黄檀  (注:本文中,关于香车部分,有些内容参照罗新焕老师的《闲话陆河》一书中的资料,关于罗公度先生故居部分,有些内容参照幽壹先生网络文章里的资料,本人已征求了两位的同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陆河互动 ( 粤公网备案:44152302000007

GMT+8, 2025-2-9 04:19 , Processed in 0.23078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