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4949|回复: 6

[自然风光] 惠东白花苏峰村:楼依青山孕壮士 深闺古村如蓬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6 20: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广东惠州
本帖最后由 自游飞祥 于 2013-7-26 20:51 编辑
  核心导读:在惠东偏远小镇白花,隐藏着一座352年的古村落———苏峰村。清朝康熙年间,这里就有人陆续入住,大多数系罗氏人家。村子地势俊秀,四面低峦丘陵相见,处处凝翠,群枝吐艳。傍晚的苏峰村,袅袅炊烟和云彩拥抱,如同蓬莱仙境。


  这个宁静的山村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客家围屋,还住着一群崇尚“打为上招”的客家人,流传着一段段震撼人心的故事。在清朝,养育了3名举人、4名秀才。在中国近代不到100年的时间里,生养了太平天国农 民 起 义 军 都督—罗添,哺育了黄花岗72烈士之一———罗仲霍;而在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这里输送了56名的革命战士。数百年来,村民引以为豪的传奇故事依然在传唱。可时至今日,地处偏僻的古村依然养在深闺中,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鲜为外人所了解。





古屋四周,野花烂漫。

  走马观花

  驱车从广惠高速抵达白花镇,沿着平淡水泥公路向西,路两边青山翠竹夹道,不出20分钟便可抵达苏峰村口。镇里的工作人员胡先生说,这是苏峰村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10年前开通,深闺中的苏峰村才渐渐向世人展露真面容。满眼葱翠中,不时有人骑着摩托车从山野深处驶来。

  小河吸西江 护田将绿浇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一名叫罗必英的人从广东兴宁县移居于此,命名苏茅垅军田村,购置数十亩田产,并在这里生活繁衍,成为这里的开山鼻祖。解放初期,苏茅垅军田村改名为苏峰村,当时有近60 0人。因为祖辈崇文重教育,培育的罗姓后人学有所成后,奔向各地分枝散叶。现在整个村落仅剩300多人。

  从苏峰村口再往前200米便是四角楼,也是村里人称为楼阁的地方。这座依山傍山的客家围屋,坐落在郁郁葱葱的山脚下,坐东北向西南。围屋城门口,有一棵百年大树高耸入云。此时城门口,野草生机勃勃,棵棵嫩绿,野花烂漫,多多绯红,衬着不远处一瓦一石都浸透沧桑的百年老屋,放眼一片是人间美景。一进城门,一副对联显现眼前。横批是“西吸西江”,对联写着“一水护田将绿浇,两山排闼送青来”。

  读着对联,耳畔是涓涓流水声。循声看去,一条小河自西向东正从城门口流过。村里老人罗子高说,村中的这条小河,正好吸进了西江水。俗话说,山管人丁,水管财。这支流水灌溉了万亩良田,给村里人带来了丰收。走进城门,沿着一条青石走,一直到上城门。城门上门横批“熏风南来”,对联是“楼依青山孕壮士,阁映碧水育英才”。罗子高老人说,这座院子里,走出了3名清朝举人、1名秀才、两位黄埔军校生。同时,这里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罗仲霍的故居。在这里,还诞生了一个连续六代的书香世家。在破烂的门角,放着几个颜色发灰的方石。罗子高讲,每个方石有百斤重,是罗家人练武用的。清代时这个院子里还出了一位叫罗金粦的武举人,这是他练功的见证。

 楼主| 发表于 2013-7-26 20: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惠州
本帖最后由 自游飞祥 于 2013-7-26 20:59 编辑

 围屋“四点金”卷草画如意





精致的卷草画,极有诗意。

  四角楼,是一座三进两头横的客家围屋,有近160多年的历史,这座楼占地约3000平方米。有两个城门,两个横门,四个楼阁,九十六间房,十五个天井。四条巷三个禾场,是三合土结构的瓦房。四角楼,显“四点金”式围屋布局,通面阔42 .62米、通进深27.18米,砖木结构,高两层,布瓦硬山顶,素面瓦当滴水剪边,四周檐口上置女儿墙。主体建筑由门厅、中厅和上厅组成,各建筑之间置天井过度,天井两侧置庑廊。门厅、中厅内端置屏门,屏门上饰精徽的木镂雕构件。

  昔日上百年的围屋,现在已是人去屋空,“罗姨已搬到淡水”的提示贴在紧锁的大门上非常显眼。只有门厅大门“美丽中国”、“建设小康”的现代式对联,还令围屋增添了些许的生气。走进围屋的中厅,厅墙的黑板上有“仲霍学校”的字样,并附有关于他的事迹介绍。在大厅的墙楣或大门上,描绘精致的卷草如意水墨画,非常诗意。轻轻用手触摸,还能感觉到它们清晰的痕迹。

  “守东平王格言不外为善两字,遵司马光家训只在积德一端”中厅屏风柱上的对联,是对这座围屋的建造者,罗姓20世罗缵仁的纪念。




四角楼的外墙保存完好。
  百年校停办 两广罗氏会

  在苏峰村,除了百年四角楼外,还有一所百年历史的学校,名如其志:育英小学。据罗子高介绍,苏峰村祖辈重视教育,200年前就创办了一间私塾。后来,太平天国大都督罗添的六弟罗缵仁重建学校。学校聘请的老师都是附近的有名之士,当时的文化名人张少端先生、罗楚江秀才,以及革命者罗晋琛、罗雄,都曾经在这里教书育人。

  育英小学,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有一个小操场。在二楼的一间教室里,还挂着罗仲霍等苏峰村英烈有关的照片、画像、诗文等。2006年下半年,因生源问题,百年学校停办,并入了附近的联丰小学。

  老屋已经破旧,百年学校已停办,罗姓依然有浓浓的兄弟情。罗子高老人介绍,现在罗姓后人分居世界各地,国外的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澳洲、英国等地,国内的有深圳、广州、广西等地。身为罗家第25代传人,罗子高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奔走挖掘罗家事迹。经过他的努力,广西罗添的后代来到苏峰村寻根,并把苏峰村的一瓶泉水、一杯黄土和拍摄家乡的照片带回广西。后来,广西的罗姓兄弟多次回来祭拜。



古村中的另一古屋,修葺一新,但失去了原有的容貌。

  传奇故事

  留宿客留盐筐

  拨开满眼白银

  罗姓先祖以农业谋生,其20代罗缵仁也靠农业和挑石灰叫卖过活。生活窘迫的他,哪有钱财建造这座宏伟的围屋呢?有一个美好的传说。传说孝顺的罗缵仁常去护理罗必英公祠和光帝。有一次太累竟然睡着在神台上,并做了一个将要发大财的美梦。真的有一天,梦想成真。时晴时雨的一天,两个彪悍大汉挑着二担盐来躲雨。温良恭俭的罗缵仁让他们留宿,并热情款待。第二天,雨水没停,两个盐夫只好留下担子告别上路。可时间一天天过去,盐夫一直没回来挑盐。罗缵仁无奈之下双手抖抖装盐的箩筐,异常的沉重。他轻轻拨开白盐。突然映入眼帘的全是白银。再过时日,盐夫一直没有出现,于是,罗缵仁把两担白银做建设家园之用。建了四角楼和新坳背大厦。接着把原来住隆兴办学的学堂迁到昔日的育英学校。

  保护现状

  到访者渐少

  搬离者渐多

  据称10年前,苏峰村的历史价值获得了肯定,并被初步纳入惠州市红色旅游大体系。光阴过去了10年,这里依然静悄悄。在四角楼的一棵大树下,今年70多岁的老人罗贤财正与村民坐在椅子上闲聊。说起英烈的故事,他如数家珍。他说一天都说不完。“说这些好像没什么用”,罗贤财说,除了偶尔有人开车来慰问英烈后人外,现在过来村子的人越来越少,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到访的人少,而搬离外住的罗姓后人也越来越多。现在的四角楼,居民在几年前已全部搬离。这座古老的客家围屋因缺乏维修,也破败不堪。其中,坐落在左边一、二进中间约100平方米的四间房子,已瓦面漏水,墙壁脱落,门窗破烂。南北厅的棚上放着罗仲霍烈士已破了部分塑像,当年“仲霍学校”的校牌和几张课桌,也蒙上了尘埃。偌大的围屋异常的冷清。罗子高老人介绍,这座客家围屋一直没有维修过。

  在苏峰村的另一角落,还有一座古朴的老围屋。去年,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得以重新修葺。不过,这座修葺后的老围屋,外墙全部粉刷了白色的粉料,使得围屋的样貌被完全改变。近看围屋,已经看不到它当年的历史模样,失去了文物原有的价值。在这座修葺的老屋里,还住着两户人家。其中一位83岁的老人练月媚,还坚守在这里。她说,从18岁嫁入罗家,她已经在这里居住了65年。现在,孩子长大成人在深圳、广州做事。她舍不得离开,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独住,她喜欢这种安静自在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6 20: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惠州
本帖最后由 自游飞祥 于 2013-7-26 20:59 编辑

清朝举人罗枚卿、罗曙亭、罗金粦一村三举人 崇文也能武





四角楼大院的中厅有关于罗仲霍的展厅。

  “育秀崇文最爱敬业乐群以身作则 英贤学道惟其出类拔萃为国争光”,这是罗姓后人、越南华侨领袖罗春霖赠送、清秀才罗楚讲撰作的对联,也是苏峰村人崇文好学的印证。晚清时期,苏茅垅和新坳背都办过“私塾”或“学堂”。在清朝,苏峰村出了3名举人,其中有二位文举人罗枚卿和罗曙亭,一位武举人罗金粦。同时,还出了4名秀才,二位黄埔军校生(罗任予、罗志方)。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都督罗添一座假故居 救下一村人

  罗添是苏峰村罗氏的第20代,原名罗缵明,参加革命后改名罗添。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当时年近30岁的罗添,也在新安(今深圳宝安)揭竿起义,率队伍3万人之多。不久,罗添率义军进入长江流域,参加了太平天国队伍,因屡建战功,而被封为都督。起义失败后,罗添隐蔽在广西桂平的山中,在当地落籍为民。

  至今,罗添率部起义时“打为上招”的口号仍在苏峰村流传。在进入苏峰村地界后,能见到的第一个关于名人遗迹便是罗添的“假故居”。有一块高约1米的石碑竖立在杂草中,上书“太平天国都督罗添假故居遗址”。罗子高老人说,当年罗添的亲人为了避免清兵迫害村人,巧妙地使出障眼法,在村口建了一间六七十平方米的三合土结构平房,指它是罗添的房子,表示罗添和苏峰村没有关系,从而令苏峰村民躲过劫难。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罗仲霍自小是神童 弃笔改从戎

  罗仲霍1881年生于苏峰村一个普通家庭。他自小天资聪颖,擅长诗文,被誉为“神童”。辛亥革命时期,他侨居马来西亚,参加“同盟会”,亲聆孙中山的教诲。曾任中学校长和报刊主笔。1911年他弃笔从戎,在广州起义的激战中被捕,后慷慨就义,时年30岁。罗仲霍的故居,在四角楼的中部,现已破败不堪。在四角楼的中厅,有一间关于罗仲霍英烈的展览室,他的照片、雕像以及物品摆放着供人参观。不过,由于老屋人去屋空,这些物品也蒙上了一层层的尘埃。(采写记者 符芳晓 摄影记者 陈伟斌)

  网友游记

  网友欣然:夏天午后到访古村,那里冷清休闲,路上碰到一个骑行的游人。他说从广州来,目的地是北京。却有点神奇地头顶火辣辣的太阳到了古村,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转悠。哈,充满传奇色彩的村落,你遇见的也总是传奇的人和事。

  网友靓仔:曾经看到有人感慨,惠东出的名人不多。那是他真的不了解惠东的历史,不了解苏峰村的历史。就单单苏峰村,曾出现了3个举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7 09: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惠州
这个村我去过,以前我的房东就是苏峰村罗氏,他去广州拜罗仲霍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7 10: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惠州
楼主现在应该是在惠东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20: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惠州
流浪远方的狼 发表于 2013-7-27 10:33
楼主现在应该是在惠东住吧

系啰,涯系惠东客家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9 09: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惠州
因为我也在惠东这边有差不多20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陆河互动 ( 粤公网备案:44152302000007

GMT+8, 2025-2-2 16:43 , Processed in 0.12758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